南方人都是吃大米长大的,中国南方是稻米的家乡使然。蟹田大米有一顺口溜是说: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不必饭饿得慌。”五四作家刘半农在一篇《释吃》一文中极为精辟地写道:“人非吃不可活,故举吃足包生活的全部;故言‘用饭问题’,问题不但用饭也,衣住行三者亦赅焉。”昔人也说:“民以食为天”,也就是说,用饭是民生的基础;而大米在中国民生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中华民族栽植稻米历史久远,已有七千多年了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在浙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明的稻谷。以后,在江苏、湖北以及江西等地也陆续发明古稻谷的踪迹。在殷商时代,中国人栽种水稻已抵达水平。西汉的司马迁在《史记.货殖列》一书中记下了“楚越之地,地广人稀,饭稻羹鱼。”等字句。其时,水利家贾让在治理黄河的同时,革新河北、河南及山东的“盐卤下湿”之地,弃种粟、麦等农作物,改种水稻。
有三个种水稻系统:中国系统,包括朝鲜半岛及日本;南亚系统,包括印度、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;东南亚系统,包括泰国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及澳洲,由此看来,大米也是与民生息息相通。
中国作为产米的大国,涉及与大米有关的食品琳琅满目。拿我们在香港日常所接触的食品为例,用大米、米浆制成的肠粉、米粉和粥类的美食,实在是不堪枚举,从下里巴人的斋肠到酒楼的猪?、鲜虾、叉烧以及牛肉肠粉均是。各茶餐厅供应的各式米粉、河粉以及种种粥类也是令人回味的美食,粥类中如及第粥、艇仔粥、柴鱼花生粥等也组成了香港人早餐或夜宵的美食。中国,特别在南中国,以大米作主料的食品多得不计其数。